Search


《諮商椅上的教養:親愛的爸媽,教養背後的文化巨人,您看到了嗎?》

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《諮商椅上的教養:親愛的爸媽,教養背後的文化巨人,您看到了嗎?》

親愛的爸媽:教養孩子的過程,我們往往受到文化影響甚多。

因為,我們大多都是跟孩子從同樣的文化環境裡長大、長成今天的樣子。

您知道嗎?文化的影響,通常很隱微,隱微到我們常常難以覺察它的存在與運作,受其影響而不自覺。即便是身為諮商心理工作者,亦常常迷航在文化裡。

例如:對「文化裡的性別覺察」便是常見的例子。

於是,我們自動化地複製自己被培育為男孩或女孩的歷程,放到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裡。這當中,其實大多數的方法、原則都很不錯,也幫我們省了不少心力、毋需大小事都要重頭想起,只要遵照我們在文化裡被帶出的路徑、很多事循慣例即可。

但您是否發現,有時候會有些怪怪的、不太對勁的感覺?

比如說,從小時候「男孩女孩玩具有別」(連樂高玩具的廣告都這樣暗示),乃至長大後「已出嫁的女兒,不能參加原生家庭的清明掃墓」(很多閩南家庭奉行如此)。

下一次,當出現「不太對勁」的感覺時,不妨試著停下腳步、問問我們自己:

為何奇怪?奇怪的感覺從何而來?不照著這樣做,會怎樣?

【不習慣覺察?沒關係,可以透過練習與相互提醒】

我知道:要覺察這些,向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!因為我們的成長經驗中,都已經很習慣老人家說「小孩子有耳無嘴(閩),多做少問」。但越練習會越上手,也可以將您的伴侶 / 配偶一起拉進來,互相提醒、一起調整與改變,讓一加一大於二。

事實上,在諮商室裡有好多好多的話題,背後也都躲藏著「文化」這隻隱形的巨人。隨意列舉幾個,您可以試著練習看看是否「揪」得出來造成困擾的背後,躲著的文化議題是什麼?

▪像是:有些女性困在感情抉擇裡,面對「她愛的人學歷、收入條件比她差;條件比她好的,她又沒那麼愛」,不知所措。

▪還有:你我都可能經歷過「明明自己表現已經很好,但是親友稱讚時,爸媽總回答說『不夠好不夠好,還要加油與進步的地方還很多』」的失落與難過。

▪或是:有些男性明明經歷重大哀傷事件(例如至親過世),卻仍故作堅強,導致哀傷失落的歷程走得好漫長。

【彈性越大,「容許自己與別人」的空間也越大】

覺察的練習,何以這麼重要?

當我們身上文化的框架越少、越具有彈性、沒那麼多「不得不」時,我們與孩子都會少了許多困擾、降低彼此因為缺乏彈性而導致的衝突。

我們自己以及深愛的家人,值得這些,值得更好的關係模式、互動品質。

更棒的是:孩子會因我們的示範與帶領,從小開始習慣對文化多一些想法、省思,少些「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」、沒來由的束縛與框架,而且有我們相挺。

於是,當生活中的彈性多了,生命的空間、心的寬度也都跟著大了。

與您分享一則關於我自己覺察「文化裡的性別」小故事,您會知道:原來諮商心理專業人員也不是天生敏感度就這麼高、這麼會覺察,也會鬼打牆(笑)、也會跌跤,同樣需要經過「鍛鍊」。

做不來、做不好?沒關係!我們一起慢慢練^^


Tags:

About author
諮商心理師/資深輔導教師,從事青少年輔導工作近20年,並長期投入性別、家庭與婚姻系統、權力議題領域。堅信:「好的教養,是孩子一輩子的養分」;「父母幼時的傷痛若經療癒,是孩子的福份」
陳鴻彬諮商心理師/資深輔導教師,堅信:「好的教養,是孩子一輩子的養分
View all posts